研究項目

自2003年,我們一直致力於測量夜空光度並研究光污染對環境的影響。在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ECF)撥款和香港大學知識交流研究影響項目撥款的支持下,我們:

  • 於2003年利用傳統的天文技術(望遠鏡和相機)在嚴格的科學標準下進行香港首次光污染問題研究。詳情請參閱此論文
  • 於2007年發起為期 18 個月的公民科學項目「香港光害調查」。在調查結束時,超過170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參與者貢獻了2,000個夜空狀況的讀數,製作出香港第一個光污染地圖,覆蓋了199個不同的地點。詳情請參閱新聞稿項目報告同行評審文章和此論文
  • 於2009年開發「香港夜空光度監測網絡(NSN)」,在全港18個地點設立自動夜空測量站,持續監測夜空質量。收集了超過500萬條數據條目,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收集的關於夜空光度的最大長期單一數據庫之一。這項為期兩年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人造室外照明是香港光污染的主要來源。詳情請參閱新聞稿項目報告同行評審文章和此論文
  • 於2014-15年啟動「全球夜空光度監測網絡(GaN-MN)」項目,對夜空進行國際長期監測。該項目旨在促進全球光污染研究的標準化夜空測量方法,通過實時光污染數據和夜空測量活動促進公眾參與,並強調濫用人工照明對公眾和政策的負面環境影響。詳情請參閱項目網站

通過分析不同時間、地點、氣象條件下的數據,我們的研究方向包括:

  • 香港整體光污染情況如何?
  • 夜空光度如何隨地點局部和全球變化?
  • 夜空光度如何隨時間變化?
  • 人為照明對夜空的影響有多大?
  • 雲量和夜空光度有什麼關係?
  • 月光與夜空光度有什麼關係?等等。

我們分析不同類型的數據,包括但不限於:

  • CCD測光獲取的光度數據
  • 通過SQMTESS光度計等半導體儀器測量的天空光度數據
  • 光譜數據
  • 全天影像
  • 全景影像
  • 國際太空站和晚間觀測衛星獲取的遙感數據
  • 氣象資料
  • 空氣質素數據
  • 人口、土地利用等地理空間數據等等。